课程 #24 - 与“除祂之外,没有其他”相连 - 2025年5月
课程 #24 - 与“除祂之外,没有其他”相连 - 2025年5月
来自来源的选段
课程二:相信创造者是只行善的至善者
1. 巴·哈苏拉姆,《我听到的》,第34篇文章,“土地的优势”
从书籍和作者那里我们得知,创造者是仁慈的。这意味着,祂的天道指引对下层创造物而言显得是善的,是在行善,而这就是我们必须相信的。
因此,当一个人考察世界的行为,并开始考察自己或他人,看到他们在天道之下遭受苦难而非享受快乐,这与祂的名字——至善者只行善——不相符时,他很难说天道是在以至善者只行善的方式行事、行善并给予他们丰富。
然而,我们必须知道,在这种状态下,当他们无法说创造者只给予善时,他们被视为邪恶者,因为苦难使他们谴责创造者。只有当他们看到创造者给予他们快乐时,他们才会为创造者辩护。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:“谁是义人?就是为创造者辩护的人,”意思是说,他认为创造者以正义——至善者只行善——的方式引导世界。
2. 拉巴什,第44篇文章(1990年),“在工作中,什么是可选择的战争-2?”
一个人必须相信,这种隐藏,也就是一个人没有觉得世界上有一位国王,这种隐藏是创造者所为,这被称为“Tzimtzum[限制]的改正”。然而,一个人必须相信并付出巨大努力,直到他通过自己的器官感受到创造者是世界的领导者。而且不仅仅是领导者!相反,一个人必须相信,祂的天道指引是以至善者只行善的方式进行的。一个人必须竭尽所能才能达到这一点。
课程三:若我不为自己,谁会为我?
3. 出自——巴哈苏拉姆,第16封信:
“……在操作一个诫命(Mitzva)之前,一个人绝不能考虑任何私人的天道。相反,一个人应该说:‘若我不为自己,谁会为我?’” 但事后,一个人必须重新思考并相信,我并非凭借“我的力量和我双手的力量”来立下诫命,而是凭借创造者的力量,他事先就为我考虑过,所以我必须这么做。
世俗事务也是如此,因为精神性和物质性是平等的。因此,在一个人出门准备每日的面包之前,他应该将自己的思绪从私人的天道中抽离出来,并问自己:‘若我不为自己,谁会为我?’他应该像其他人一样,运用所有在物质世界中运用的策略来谋生。
但到了晚上,当他带着收入回到家时,他绝不能认为这是他通过自己的创新获得的利润。相反,即使他整天待在家里的地下室,他仍然会赚到他的工资,因为创造者事先为他考虑好了,所以事情必须如此。
尽管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相反,而且不合理,但一个人必须相信,创造者在祂的托拉中,从作者和书籍中为他确定了这一点。
这就是 HaVaYaH(耶和华)和 Elokim [上帝] 统一为一体的含义。HaVaYaH(耶和华) 意味着私人的天道,创造者就是一切,祂不需要物质房屋的居住者来帮助祂。Elokim (上帝)在 Gematria(希伯来数字值) 中是 HaTeva [自然],一个人按照祂灌输给物质天地系统的自然行事,并像其他人一样遵守这些规则维持身体的存在。然而,他也相信 HaVaYaH(耶和华),即私人的天道。
由此,他将万物合一,“它们在他的手中合而为一”。通过这样,他为创造者带来极大的满足,并为万物带来光明……
4. 来自: 巴哈苏拉姆,《Shamati》,第217篇文章,“如果我不为自己,谁为我?”:
"如果我不为我,谁会为我,而如果我只为我自己,我又是什么?"这是一个悖论。事情是一个人应该以"如果我不为我自己,谁会为我,“的方式做一个人的所有的工作,也就是"没有人能拯救他,除了"在你的口中,并在你的心里,使你可以做它,“之外,也就是,遵从奖励和惩罚的形式去工作。然而,对一个人自己,在私下里,一个人应该知道,“当我只为我自己,我又是什么?"意思是一切都在个人的天道(Providence)中控制着,而且没有任何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。
而如果你说,如果一切都处在个人的天道(Providence)的控制中的话,那么,为什么又会有,“如果我不为我,谁会为我?"这样的形式这一问题呢?然而,通过在"如果我不为我,谁会为我?"的形式中工作,一个人被赋予了个人的天道(Providence)的奖励,也就是说,达成了它。因此,一切都遵循着改正的道路。而责任的分工以及被称为"创造者的孩子"的托拉(Torah),不会被启示出来,除非它是以"如果我不为我,谁会为我。"的形式工作作为前提。
5. 摘自:RABASH,第18篇文章(1986年),“谁引发祈祷”:
一个人不应该说:“我在等待创造者从上面给我一个觉醒,然后我就能从事神圣的工作了。”巴哈·苏拉姆说,关于未来,一个人必须相信奖赏与惩罚的天道,这意味着他必须说(《阿沃特》,第一章):“如果我不为我,那谁会为我?当我为我时,我又是什么?如果不是现在,那更待何时?”
因此,一个人不能再等待了。相反,他应该说:“如果不是现在,那更待何时?” 他也不能等待更好的时机,这样“到那时我就会起身去做神圣的工作。” 正如我们的圣贤们所说(《阿沃特》,第二章),“不要说‘等我有时间再学习’,恐怕你根本不会有时间了。”
视频片段文字
剪辑 #1. – “如果我不为自己,谁会为我?”
Rav: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精神,不知道超越自身思想和愿望意味着什么。我不知道给予的品质是什么,也不知道什么是信念。它是我无法理解的——它不在我心中。我无法在自身之外、任何地方看到这种结果或现象,因为我所感知的一切,都是通过我接受的愿望来感知的。
因此,给予本身成了问题所在。我不知道真正的给予是什么。即使我给予,也仍然是接受——也就是我正在通过给予在接受。我们不会以给予他人的形式来评判它,因为事实上,我一直在接受——我一直在接受。无论我看到或没看到什么,无论采取什么行动、类型和背景——它始终是为我自己、为我自己、为我自己的接受。当我观察某样事物,当我看到某样东西——我如何才能接受,如何才能成功、享受、得到满足——这就是我内心深处的接受的愿望在起作用,它驱动着我所做的一切。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。我跳动的心脏,我维持自身运转的身体,细胞、器官——一切都源于接受的愿望,不断地接受。
所以问题来了:我们如何才能达成给予的品质,也就是与其接受的愿望的自然本性相反的品质?卡巴拉说:你有一个叫做“如果我不为自己,谁会为我?”的部分——而你必须去做那一部分。这包括采取行动去接近他人,建立团队,建立十的精神的结构,以及尽可能地相互影响。而第二部分——是由创造者给予的。
剪辑 #2 >>
学生:这不太清楚——“如果我不为自己着想,谁会为我着想?”和“除祂之外,没有其他”之间的界限在哪里?
Rav:这取决于个人如何界定。不存在诸如“这是创造者的一边,那是创造物的一边”之类的法律、界限或障碍。每个人在自行界定——直到他将一切归于创造者。这就是他达到与祂完全合一的方式。
学生:人的工作从何处开始,又到何处结束?创造者的工作又从何处开始?
Rav:一个人先行动,然后必须将一切交给创造者。之后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仿佛从创造者那里取来并自行完成和维持,他便达到这样一种状态: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所有事情——一方面归于创造者,另一方面他准备好自行完成一切。这被称为“完全粘附”。我们还需要解释其本质,但这就是核心思想。
学生:“如果我不是为自己,谁会为我?”和“除祂之外,没有其他”是顺序排列的,一个接一个发生的呢?还是这两个是并行的状态?
Rav: “如果我不为自己,谁会为我?” 先出现——当我真正希望看到自己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安排并维持自然法则时。我将一切安排得使创造者成为现实中心唯一的力量。而在我安排并观察这一切时,我逐渐揭示出“除祂之外,没有其他”——我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揭示那唯一的力量,那从一开始就以唯一形式存在的力量。他以这样的程度作为唯一的存在——也就是是祂将所有障碍置于我面前,让我困惑,做这一切事情,并像一位好老师一样教导我——以便我明白那唯一的力量如何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个地方,渗透到我心灵和情感的每一个角落。
剪辑 #3 >>
Bnei Baruch卡巴拉在维尔纽斯的世界大会
车窗外,雨一直下个不停。
我们穿过无比寒冷的森林。但在这里,在大会上,你感受到如此温暖,如此多的爱,以至于忘记了寒冷,感觉就像回到了家。
布拉特凯特(英国):
“这是一个将来世界各种类型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大会。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能与之相比。”
来自31个国家的代表已抵达——来自欧洲、美洲,以及一个庞大的以色列代表团。
这是Bnei Baruch世界卡巴拉大会。
维什尼亚·马鲁西奇(克罗地亚):
“我在这儿感受到的东西,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感受不到。”
这解释了为何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,拥抱彼此,眼中充满幸福的原因。
赛义德·加哈尔(伊朗/挪威):
“我出生在伊朗时正值战争时期。我来到欧洲后被安置在贫民窟——那里一片混乱。但四年前接触卡巴拉后,它为我的生命带来了平衡,我对未来充满希望。”
突然间,你感觉这里没有国家界限,人们之间没有边界——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。
三天里,奇迹持续上演。这不仅仅是讲座——而是共同的工作,答案来自参与者之间的连接与集体探索。Rav·莱特曼只是引导他们走向目标。这被称为“工作坊”。
叶尔加纳特·阿里姆库洛夫(哈萨克斯坦):
“你可以是基督徒,你可以是穆斯林——关键是人性本身,而人们之间的这种联系能解决一切问题。”
罗伊·陶布(克罗地亚):
“这正是来自以色列的方法——‘爱人如己’。你看到它在这里是如何实现的。无论你是谁,无论你是什么,无论你是否生活在以色列,无论你是否是犹太人——这些都不重要。”
海伦娜·加西亚(西班牙):
“我知道这种方法来自以色列——一个有着特殊心灵的国家。”
伯恩德·布雷希特(德国):
“我感觉自己是以色列的一部分。”
Rav·莱特曼开始传播这一智慧。四十年来,他一直致力于传授卡巴拉智慧。
安德烈·阿列克谢耶维奇(俄罗斯):
“莱特曼博士所给予的——我在其他地方从未体验过。”
伯恩德·布雷希特(德国):
“他能感受到观众,感受到人们之间的联系,以及这里正在起作用的力量。”
他的老师,那些伟大的卡巴拉学家们,无法想象这种情况会发生。
来自世界各地的这样一群学生,超越一切不同和差异,建立一个新的社会——一个基于连接而非分裂的新人类。
罗伊·陶布(克罗地亚):
“整个欧洲——如此寒冷,如此多的国家,如此多的语言……但看看这里正在发生什么!如此多的民族坐在一起,超越一切差异连接在一起——而在欧洲,差异是如此巨大。你跨越一条边界,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冰冷的世界。”
而正是现在,欧洲迫切需要这一点——当它分裂成不同部分,在心态、性格和肤色上如此不同时。但在这里,你感受到一个团结的欧洲。这就是卡巴拉的真正智慧——团结世界。
芭芭拉·弗拉奥内(意大利):
“我感到我们需要这一点——在欧洲和世界上。我们都需要在自己内心找到人性的一面。”
在这里,一切都以务实的方式运作,证明了构建不同现实的可能性——一个基于人与人之间真正团结与联结的现实。
Rav·莱特曼:
“我从未参加过如此温暖的大会——它真正让人感受到一个人和一颗心的状态是什么。我认为我们真的可以这样生活,随时随地,遍布全球——遍布整个欧洲。”
剪辑 #4 - 2019年保加利亚大会(音乐片段)